结转本年利润是会计期末的“财务收尾动作”,通俗来说就是把企业一年赚的钱或亏的钱,从“利润账户”搬到“股东的钱袋子(未分配利润)”里。根据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和正保会计网校的定义,结转的目的是清零当年的利润或亏损,为下一年度重新计算利润做准备。
盈利时:把“本年利润”的贷方余额转入“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表示股东的钱变多了;
亏损时:把“本年利润”的借方余额转入“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表示股东的钱变少了。
结转本年利润的两种方法
1.账结法:每月都“结账”
定义:每个会计期末(如月末、季末)将损益类科目(收入、费用)的余额结转到“本年利润”账户,生成当期利润数据。
适用场景:需要实时监控利润的企业(如上市公司需发布季度财报)。
实例:某奶茶店2024年1月账结法操作
归集收入与费用:
主营业务收入:10万元(卖奶茶);
其他业务收入:1万元(卖杯子);
营业成本:4万元(牛奶、杯子等);
销售费用:1万元(广告费)。
结转至本年利润:
收入结转:
借:主营业务收入100,000
其他业务收入10,000
贷:本年利润110,000
费用结转:
借:本年利润50,000
贷:营业成本40,000
销售费用10,000
计算当月利润:本年利润贷方余额60,000元(110,000-50,000)。
优点:每月生成利润数据,便于管理层及时调整策略。
缺点:每月需重复结转,工作量较大。
2.表结法:一年结一次账
定义:平时不结转损益科目,仅在年末一次性将全年累计的收支结转到“本年利润”账户。
适用场景:中小微企业或不需要月度利润数据的公司。
实例:某服装厂2024年表结法操作
平时记账:
每月记录收入、费用,但损益科目余额全年累计。
年末一次性结转:
收入科目全年累计: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其他业务收入50万元;
费用科目全年累计:营业成本300万元,销售费用80万元,管理费用50万元。
会计分录:
结转收入:
借:主营业务收入5,000,000
其他业务收入500,000
贷:本年利润5,500,000
结转费用:
借:本年利润4,300,000
贷:营业成本3,000,000
销售费用800,000
管理费用500,000
计算全年利润:本年利润贷方余额1,200,000元(5,500,000-4,300,000)。
优点:减少日常结转工作量,适合手工记账的企业。
缺点:无法实时查看月度利润,可能延误决策。
结转后的终极操作:利润分配
无论采用哪种方法,最终需将“本年利润”余额转入“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实例:某科技公司2024年末利润分配
结转本年利润:
全年净利润200万元(贷方余额)。
会计分录:
借:本年利润2,000,000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2,000,000
分配利润:
提取法定盈余公积(10%):20万元;
股东分红:100万元;
会计分录: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1,200,000
贷: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200,000
应付股利1,000,000
亏损处理:若本年利润为借方余额(亏损),则反向结转: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贷:本年利润
两种方法的对比与选择
对比项 | 账结法 | 表结法 |
---|---|---|
结转频率 | 每月结转 | 年末一次结转 |
工作量 | 大(每月操作) | 小(一年一次) |
数据时效性 | 强(实时利润数据) | 弱(仅年末数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