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业务成本是指企业为取得非主营业务收入而发生的直接相关支出,需与其他业务收入配比核算。其核心内容包括:
销售材料成本:出售多余原材料、半成品或包装物的采购成本;
出租资产成本:出租固定资产(如厂房、设备)的折旧费、维修费,或出租无形资产(如专利、商标)的摊销费;
劳务提供成本:非主营劳务活动(如代加工、技术咨询)的人工费、差旅费;
投资性房地产折旧:以成本模式计量的出租房产的折旧或土地摊销;
包装物成本:随商品出租的包装容器损耗费用。
示例:
某食品厂将闲置仓库出租,每月计提折旧5,000元→计入其他业务成本;某服装厂出售库存布料收入3万元,布料采购成本2万元→确认其他业务成本2万元。
大白话解读:企业的“副业开销”
生活场景:经营一家社区便利店
卖纸箱:把积压的快递纸箱卖给废品站,收入500元→“其他业务收入”,但纸箱当初进货成本300元→“其他业务成本”;
租冰柜:夏天把闲置冰柜租给奶茶店,收月租800元→冰柜每月折旧费200元→“其他业务成本”;
代收快递:帮居民代收快递,每月收服务费1,000元→购买快递架和扫码枪的摊销费150元→“其他业务成本”。
本质逻辑:
其他业务成本就像便利店的“副业账单”——记录那些“顺手赚外快”时不得不花的钱。比如租冰柜要算折旧,卖废纸箱要扣掉进货价,这样才能知道副业到底赚不赚钱。
五大核心内容拆解与行业案例
1.销售材料成本:库存的“断舍离”代价
制造业案例:
某机械厂清理仓库,以10万元出售积压钢材(原采购价8万元):
借:银行存款113,000(含13%增值税)
贷:其他业务收入10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13,000
借:其他业务成本80,000
贷:原材料80,000
合规要点:需保留采购发票,否则可能被认定为虚增成本。
2.出租资产折旧:闲置设备的“时光税”
餐饮业案例:
某火锅店淡季出租闲置餐车:
餐车原值12万元,月折旧率1%→月折旧1,200元;
若错误计入“管理费用”,导致毛利率虚高15%。
3.劳务成本:技术人的“知识变现成本”
IT行业案例:
某软件公司兼职为小企业开发小程序(非主营业务):
程序员外包费8,000元+测试云服务器租用费500元→其他业务成本8,500元;
若将成本混入“研发费用”,可能丧失高新技术企业认证资格。
4.包装物消耗:啤酒瓶的“押金陷阱”
快消品案例:
某啤酒厂收取玻璃瓶押金2元/个(采购成本1元/个):
经销商未退回10万个瓶子→确认其他业务收入20万元;
同时结转成本10万元,否则虚增利润100%。
5.投资性房地产折旧:商铺房东的“隐形支出”
房地产案例:
某开发商将闲置商铺改为长租公寓:
商铺账面价值500万元,年折旧率2%→年折旧10万元;
若按“公允价值模式”计量(不折旧),但错误采用成本模式→虚减利润1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