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业务收入是企业除主营业务外,通过非核心经营活动取得的收入,具有偶发性、低占比的特征。其核心内容包括:
材料物资销售:出售多余原材料、半成品或包装物;
固定资产出租:闲置厂房、设备、车辆等资产的租赁收入;
无形资产使用权转让:专利、商标、软件著作权的授权使用费;
包装物出租:随商品流通的包装容器租金及逾期押金没收收入;
运输服务收入:利用自有车队、仓库提供的物流服务收入;
废旧物资出售:生产废料、边角料的变卖收入;
代购代销手续费:代理采购或销售商品收取的服务费。
示例:
某钢铁厂出售废铁收入50万元(材料销售);某科技公司出租闲置服务器年收租金120万元(固定资产出租);某食品厂将商标授权给加盟商收取年费80万元(无形资产使用费)。
大白话解读:企业的“零钱罐”
生活场景:经营一家社区超市
卖纸箱:每月将空纸箱卖给废品站,收入800元→“材料销售”;
租冰柜:夏季把闲置冰柜租给冷饮摊,月收租金1,500元→“固定资产出租”;
代收快递:为居民提供快递代收服务,月收手续费2,000元→“代购代销收入”。
本质逻辑:
其他业务收入就像超市的“副业小金库”——不是靠卖货赚的主业钱,而是用闲置资源“顺手捞外快”。比如租设备、卖废品、收服务费,虽不常发生,但积少成多。
七大核心内容拆解与行业案例
1.材料销售:仓库的“断舍离变现”
制造业案例:
某汽车厂清理积压钢材,以30万元出售(原采购价25万元):
借:银行存款339,000
贷:其他业务收入30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39,000
借:其他业务成本250,000
贷:原材料250,000
合规要点:需保留原始采购发票,否则可能被认定为虚增利润。
2.固定资产出租:闲置设备的“时光税”
餐饮业案例:
某火锅店淡季出租餐车,月折旧费2,000元,收取租金5,000元:
净收益3,000元需缴纳房产税(租金12%)及增值税;
若错误计入“营业外收入”,导致少缴税款1,800元。
3.无形资产授权:知识产权的“睡后收入”
科技公司案例:
某软件企业将人脸识别算法授权给安防公司:
收取首期授权费50万元(一次性确认收入);
每年收取维护费10万元(分期确认收入);
税务差异:授权费按6%缴纳增值税,维护费按6%或3%(小规模)计税。
4.包装物押金:啤酒瓶的“逾期惊喜”
快消品案例:
某啤酒厂向经销商收取玻璃瓶押金2元/个(采购成本1元/个):
经销商未退回10万个→确认收入20万元,结转成本10万元;
若未同步结转成本,虚增利润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