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合同订立需遵循以下原则:
合法原则
劳动合同内容必须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禁止约定违法条款(如扣押身份证、强制无偿加班)。例如,某餐饮企业要求员工“自愿放弃社保”的条款因违反《社会保险法》而无效。
公平原则
权利义务需对等,不得单方面加重劳动者负担。如某服装商场在合同中规定“节假日加班无加班费”,因剥夺劳动者法定权益被判定无效。
平等自愿原则
双方在缔约过程中地位平等,禁止胁迫或欺诈。例如,某科技公司以“不签竞业协议就不发年终奖”威胁员工签约,属于典型胁迫行为。
协商一致原则
合同条款需经双方充分沟通确认。某建筑公司在未与员工协商的情况下,单方面将工作地点从上海改为新疆,法院认定变更无效。
诚实信用原则
缔约双方应如实告知关键信息。如企业隐瞒工作场所存在职业危害,劳动者可主张合同无效并要求赔偿。
大白话解读
劳动合同就像一份“商业合作契约”——老板和员工既要守住法律底线,又要公平对待彼此。
场景1:财务会计行业的“隐形陷阱”
案例:某公司要求财务专员签订“差错全额赔偿条款”,规定报表错误需个人承担损失。这种转嫁经营风险的行为违反公平原则,员工可拒绝签署。
场景2:招聘环节的“证件扣押术”
案例:物流公司以“办理入职手续”为由扣押快递员身份证,此行为直接违反合法原则。员工可向劳动监察部门举报,要求立即返还。
实务操作中的三大高风险区(附应对策略)
风险类型 | 典型案例 | 法律后果 | 预防措施 |
---|---|---|---|
条款违法 | 约定“怀孕自动离职” | 条款无效+行政处罚 | 使用人社局标准合同模板 |
信息隐瞒 | 未告知车间存在苯系物污染 | 合同可撤销+健康赔偿 | 入职前安排工作环境检测 |
程序瑕疵 | 未经协商单方延长试用期 | 支付双倍工资赔偿 | 建立双人复核机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