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是指企业在销售或耗用存货时,确定发出存货实际成本的核算规则。其核心价值在于匹配收入与成本、合理计量利润,并对库存资产进行准确估值。方法包括:
先进先出法(FIFO):假设最早购入的存货优先发出;
加权平均法:按期间存货平均成本计价;
个别计价法:精准追踪每一件存货的实际成本;
后进先出法(LIFO):假设最后购入的存货优先发出(注:国际会计准则已禁止)。
大白话解读
想象一家生鲜超市管理三批鸡蛋:
1月进货:1000斤,进价3元/斤;
3月进货:1500斤,进价3.5元/斤(饲料涨价);
5月进货:2000斤,进价4元/斤(运输成本上升)。
若6月售出3000斤,售价5元/斤,不同计价方法下的利润差异:
FIFO:
成本=1000×3+1500×3.5+500×4=3,000+5,250+2,000=10,250元;
利润=3000×5-10,250=15,000-10,250=4,750元。
加权平均法:
总成本=(1000×3+1500×3.5+2000×4)=3,000+5,250+8,000=16,250元;
平均成本=16,250÷(1000+1500+2000)=3.61元/斤;
利润=3000×5-3000×3.61=15,000-10,830=4,170元。
LIFO(若允许):
成本=2000×4+1000×3.5=8,000+3,500=11,500元;
利润=15,000-11,500=3,500元。
结论:同一批销售,因计价方法不同,利润差距可达1,250元!这直接影响企业纳税额与股东分红。
四大方法实战拆解(以芯片制造为例)
场景:某半导体公司采购三批晶圆:
批次 | 数量(片) | 单价(美元) | 时点 |
---|---|---|---|
批次A | 500 | 200 | 2023年1月 |
批次B | 800 | 220 | 2023年3月 |
批次C | 1000 | 250 | 2023年5月 |
2023年6月销售1,500片,单价300美元
1.FIFO:优先消耗早期低价库存
发出成本:500×200+800×220+200×250=100,000+176,000+50,000=326,000美元
剩余库存:800×250=200,000美元
利润:(1,500×300)-326,000=124,000美元
2.加权平均法:平滑价格波动影响
平均成本:(500×200+800×220+1000×250)÷(500+800+1000)=526,000÷2,300≈228.7美元/片
发出成本:1,500×228.7≈343,050美元
利润:450,000-343,050=106,950美元
3.个别计价法:高精度追踪特定批次
假设销售构成:300片批次A(客户指定老工艺)+1,200片批次C(新工艺需求)
发出成本:300×200+1,200×250=60,000+300,000=360,000美元
利润:450,000-360,000=90,000美元
4.LIFO(假设适用):优先消耗近期高价库存
发出成本:1,000×250+500×220=250,000+110,000=360,000美元
剩余库存:500×200+300×220=100,000+66,000=166,000美元
利润:450,000-360,000=90,000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