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存现金使用范围如下:
①职工工资、津贴。
②个人劳务报酬。
③根据国家规定颁发给个人的科学技术、文化艺术、体育比赛等各种奖金。
④各种劳保、福利费用以及国家规定的对个人的其他支出。
⑤向个人收购农副产品和其他物资的价款。
⑥出差人员必须随身携带的差旅费。
⑦结算起点(1000元)以下的零星支出。
⑧中国人民银行确定需要支付现金的其他支出。
除上述第⑤⑥项外,开户单位支付给个人的款项,超过使用现金限额的部分,应当以支票或银行本票支付;确需全额支付现金的,经开户银行审核后,予以支付现金。
库存现金的解读
库存现金是指企业持有并存放于财会部门、由出纳人员经管的可随时用于支付的货币资金,具体包括人民币纸币、硬币及外币现钞。其核心特征包括:
流动性最强:可直接用于支付日常零星开支(如差旅费、小额采购),无需转换形式;
实物形态:以纸币或硬币形式存在,需严格防盗防丢;
限额管理:银行核定企业现金存放上限(通常为3-5天日常开支金额),超限部分必须存入银行;
核算范围:仅包含企业实际持有的现金,不包括银行存款、微信余额等电子货币资金。
法律要求:
严禁“白条抵库”(用非正式凭证顶替现金)和私设“小金库”(账外资金),违者将面临审计处罚甚至法律责任;
现金收支需遵循“收支两条线”原则,禁止坐支现金(即用收到的现金直接支付费用)。
相关案例与数字化转型:
案例1:连锁超市的现金管理智慧
某连锁超市每日各门店营收现金超20万元,按银行要求将80%存入夜间金库,仅保留2万元用于次日找零。通过“现金清分机+押运公司”组合,实现高效安全流转。
案例2:区块链破解现金管理难题
某建筑集团将现金流动记录上链,每一笔支出均需多重电子签名。当某次工地采购出现账实不符时,区块链数据快速锁定问题环节,避免20万元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