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存现金是指企业持有并存放于财会部门、由出纳人员经管的可随时用于支付的货币资金,包括人民币现金和外币现金。其核心特征包括:
流动性强用于支付日常零星开支,如员工差旅费、小额采购等;
实物形态:以纸币或硬币形式存在,需严格保管;
核算范围:仅包含企业实际持有的现金,不包括银行存款、支票等其他货币资金。
法律要求:
企业需遵守库存现金限额制度(一般为3-5天日常开支所需现金),超限部分必须存入银行;
严禁“白条抵库”(用非正式凭证顶替现金)和私设“小金库”(账外资金),违者将面临审计处罚甚至法律责任。
大白话解读:企业的“应急钱包”
库存现金就像家庭里的“零钱罐”,是企业日常经营中随时可用的“活钱”。例如:
场景1:某餐饮店每天将收银台的现金清点后存入保险柜,用于次日采购食材、支付临时工工资;
场景2:公司财务部每月预留2万元备用金,员工报销差旅费时可立即支付,无需等待银行转账。
关键区别:
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前者是“手头现金”,后者是“银行账户里的钱”;
库存现金≠微信余额:微信支付属于第三方平台资金,需提现至银行账户后才能转为库存现金。
库存现金的四大核心特点
特点 | 具体说明 | 案例参考 |
---|---|---|
即付性 | 无需任何转换即可直接支付 | 建筑公司用现金支付农民工当日工资 |
限额管理 | 银行核定企业现金存放上限 | 超市超限现金需每日存入银行 |
严格监管 | 需登记现金日记账,每日核对账实是否相符 | 出纳每日下班前清点保险柜现金 |
高风险性 | 易被挪用或盗窃,需多重安全措施 | 企业安装保险柜+监控+双人保管 |
库存现金的实务管理要点
1.使用范围:哪些情况必须用现金?
根据规定,以下场景允许使用库存现金:
支付员工工资、津贴;
个人劳务报酬(如外聘讲师费);
差旅费(如员工预借5000元出差备用金);
结算起点(现行1000元)以下的小额支出。
违规案例:某公司用现金支付10万元设备款,因超出限额被银行罚款。
2.会计处理:如何记录现金流动?
收入:销售商品收到现金时,借记“库存现金”,贷记“主营业务收入”;
支出:支付办公室水电费时,借记“管理费用”,贷记“库存现金”;
盘点异常:若发现现金短缺,需通过“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核算。
案例:某企业月末盘点发现现金短缺200元,经查为报销凭证漏记,调整后账实恢复一致。
3.风险防控:企业如何避免现金漏洞?
物理安全:使用带密码锁的保险柜,安装24小时监控;
流程管控:实行“双人分管钥匙”“支出双重审批”制度;
技术工具:使用电子现金日记账系统,自动生成资金流水。
反面教材:某公司出纳利用职务之便挪用现金30万元,因缺乏监管半年后才被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