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网小编为计划报考2025年AICPA考试的考生梳理了科目顺序的权威规划方案。基于最新考试政策与科目关联性,结合新手备考特点,从核心科目优先级、选修科目选择逻辑到时间节点安排,提供一套可落地的备考路径,助你少走弯路,快速通关。
一、核心科目顺序:FAR→AUD→REG的底层逻辑
2025年AICPA考试的核心科目仍为FAR(财务会计与报告)、AUD(审计与鉴证)和REG(税法与法规)。建议按此顺序备考,原因有三:
知识递进性:FAR涵盖会计准则与财务报表编制,是AUD审计流程和REG税法应用的基础。例如,FAR中的收入确认原则直接影响AUD的审计风险评估。
难度梯度:FAR内容量最大(占30%-40%考纲),需200+小时学习;AUD侧重理解(25%-35%考纲),约180小时;REG规则性强(23%-33%考纲),约150小时。
成绩有效期:核心科目成绩18个月内有效,先攻克FAR可避免后期时间压力。
科目难度与建议学习时长对比表
科目 | 内容占比 | 建议学习时长 | 关键难点 |
---|---|---|---|
FAR | 30%-40% | 200-220小时 | 政府会计、合并报表 |
AUD | 25%-35% | 180-200小时 | 审计程序、内控流程 |
REG | 23%-33% | 150-180小时 | 企业税法、遗产税 |
二、选修科目选择:BAR/ISC/TCP的适配策略
2025年起,考生需从BAR(商业分析)、ISC(信息系统)、TCP(税务合规)中三选一。选择时需考虑:
职业方向
BAR:适合财务分析、投行从业者,涉及财务建模与政府会计(占10%-20%考纲)。
ISC:适合IT审计、数据管理岗位,需掌握信息系统控制(15%-25%考纲)。
TCP:适合税务顾问,聚焦高净值个税与跨境税务(占25%-35%考纲)。
科目特性
BAR:与FAR内容重叠度高,适合会计基础扎实者。
ISC:需理解SQL基础与SOC审计,适合逻辑思维强者。
TCP:与REG互补,但涉及更多非标交易案例。
选修科目对比表
科目 | 关联核心科目 | 典型题型 | 通过率(2024年参考) |
---|---|---|---|
BAR | FAR | 财务报表分析、政府会计案例 | 58% |
ISC | AUD | 系统漏洞修复方案、数据生命周期管理 | 52% |
TCP | REG | 跨境税务筹划、家族信托架构 | 61% |
三、时间规划:2025年关键节点与冲刺节奏
1.考试窗口与成绩发布时间
核心科目:每月可考,成绩平均2周发布(如1月、考试3月14日出分)。
选修科目:仅季度首月开放(1月/4月/6月/7月/10月),成绩发布时间固定(如6月考试7月17日出分)。
2.推荐备考周期
全职考生:4-6个月通关四科(如1月启动,6月前完成)。
在职考生:8-10个月分阶段报考(例:1-4月FAR→5-7月AUD→8-10月REG→11月选修)。
3.补考策略
若核心科目未通过,可利用5月、8月的双成绩发布窗口快速重考。例如:4月考AUD未过,5月16日出分后立即预约5月下旬重考。
2025年AICPA考试虽增加选修科目,但核心逻辑仍是“先基础后应用”。建议新手以FAR为起点,按知识链条逐级突破,选修科目结合职业需求选择。尤其注意6月、新增的选修考试窗口,可缩短整体备考周期。会计网小编提醒:合理利用每月出分、机制动态调整计划,保持每周20小时有效学习,2025年通关绝非难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