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服务
收藏本站
手机版
题目
【单选题】

某企业2009年1月1日乙材料账面实际成本为135 000元,结存数量为750吨;1月3日购进乙材料450吨,每吨单价300元;1月15日又购进乙材料600吨,每吨单价270元;1月4日和1月20日各发出材料600吨。该企业采用移动加权平均法和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这两种方法计算的期末材料成本的差额为(  )元。

A: 2 500

B: 4 000

C: 4 500

D: 3500

答案解析

[答案]:C
[解析]
(1)采用移动平均法:
1月3日购进材料后计算每吨单价应是:
(135 000+450×300)/(750+450)=225(元)
1月4日发出材料600吨,转出的材料成本=225×600=135 000(元)
此时结存材料600吨,实际成本=225×600=135 000(元)
1月15日又购入600吨,此时结存材料的每吨单价应是:
(135 000+600×270)/(600+600)=247.5(元)
1月20日发出材料600吨,实际成本=600×247.5=148 500(元)
所以,09年1月31日结存乙材料600吨,其账面成本余额=600×247.5=148 500(元)。
(2)采用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
平均单价=(135 000+300×450+270×600)/(750+450+600)=240(元)
月末乙材料账面成本余额=(750+450+600-2×600)×240=144 000(元)
所以,两种方法下材料成本的差额=148 500-144 000=4 500(元)
[该题针对“存货的后续计量”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案选 C

有疑问?
求助专家解答吧。
添加老师咨询
下载会计APP
相关题目
1、某企业2010年1月1日乙材料账面实际成本为90 000元,结存数量为500吨;1月3日购进乙材料300吨,每吨单价200元;1月15日又购进乙材料400吨,每吨单价180元;1月4日和1月20日各发出材料400吨。该企业采用移动加权平均法核算,2010年1月31日结存材料成本为(  )元。 2、某企业2010年1月1日乙材料账面实际成本为90 000元,结存数量为500吨;1月3日购进乙材料300吨,每吨单价200元;1月15日又购进乙材料400吨,每吨单价180元;1月4日和1月20日各发出材料400吨。该企业采用移动加权平均法核算,2010年1月31日结存材料成本为(  )元。 3、某企业2010年1月1日乙材料账面实际成本为90 000元,结存数量为500吨;1月3日购进乙材料300吨,每吨单价200元;1月15日又购进乙材料400吨,每吨单价180元;1月4日和1月20日各发出材料400吨。该企业采用移动加权平均法核算,2010年1月31日结存材料成本为(  )元。 4、某企业2010年1月1日乙材料账面实际成本为90 000元,结存数量为500吨;1月3日购进乙材料300吨,每吨单价200元;1月15日又购进乙材料400吨,每吨单价180元;1月4日和1月20日各发出材料400吨。该企业采用移动加权平均法核算,2010年1月31日结存材料成本为(  )元。 5、某企业2009年1月1日乙材料账面实际成本为135 000元,结存数量为750吨;1月3日购进乙材料450吨,每吨单价300元;1月15日又购进乙材料600吨,每吨单价270元;1月4日和1月20日各发出材料600吨。该企业采用移动加权平均法和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这两种方法计算的期末材料成本的差额为(  )元。 6、某企业2009年1月1日乙材料账面实际成本为135 000元,结存数量为750吨;1月3日购进乙材料450吨,每吨单价300元;1月15日又购进乙材料600吨,每吨单价270元;1月4日和1月20日各发出材料600吨。该企业采用移动加权平均法和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这两种方法计算的期末材料成本的差额为(  )元。 7、某企业2009年1月1日乙材料账面实际成本为135 000元,结存数量为750吨;1月3日购进乙材料450吨,每吨单价300元;1月15日又购进乙材料600吨,每吨单价270元;1月4日和1月20日各发出材料600吨。该企业采用移动加权平均法和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这两种方法计算的期末材料成本的差额为(  )元。 8、黄河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黄河公司)属于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适用增值税税率17%。原材料(只有一种甲材料)采用计划成本法核算,单位计划成本1.5万元/吨。2015年8月初“原材料”账户余额为195万元(其中暂估入账的原材料成本15万元),“材料成本差异”账户为借方余额4.5万元。黄河公司8月份发生以下经济业务:(1)1日,收到上月暂估入账的原材料发票,载明数量10吨,实际成本14.7万元,无其他相关费用。(2)2日,购入甲材料62吨,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价款为90万元,增值税税额为15.3万元;发生运输费用(不考虑增值税抵扣)、装卸费用和保险费共计7.5万元。(3)5日,上述甲材料运抵企业,验收入库甲材料实际数量为60吨,短缺的2吨是运输途中发生的合理损耗。(4)10日,黄河公司和A公司签订协议,接受A公司以账面价值150万元(双方确认的公允价值为135万元)的100吨甲材料对黄河公司进行投资,黄河公司以增发的60万股(每股面值1元)普通股作为对价。该批甲材料验收入库并收到对方开具的税额为22.95万元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一张。(5)20日,黄河公司就应收B公司货款36万元(已计提坏账准备1.8万元)与其进行债务重组。经协商,黄河公司同意B公司以20吨账面成本为19.5万元、公允价值为24万元的甲材料偿还全部债务。该批甲材料验收入库并收到对方开具的税额为4.08万元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一张。(6)31日,经汇总,本月共领用甲材料计划成本360万元用于生产乙产品。本月乙产品的成本资料为:月初在产品0件,本月完工100件,月末在产品20件,本月发生直接人工150万元,制造费用195万元。原材料在开工后陆续投入,月末在产品完工程度为50%。(7)31日,月末对库存乙产品进行实地盘点,发现实存数小于账存数5件,经查实,系管理不善(被盗)造成丢失。根据上述资料,回答下列各题(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5) 、黄河公司2015年8月份完工乙产品的单位成本为( )万元。 9、[单选题] 某企业采用移动加权平均法计算发出材料的成本。2014年3月1日结存A材料200吨,每吨实际成本为200元;3月4日和3月17日分别购进A材料300吨和400吨,每吨实际成本分别为180元和220元:3月10日和3月27日分别发出A材料400吨和350吨。A材料月末账面余额为(  )元。 10、某企业采用先进先出法计算发出材料的成本。2019年3月1日结存A材料2000吨,每吨实际成本为2000元;3月4日和3月17日分别购进A材料3000吨和4000吨,每吨实际 成本分别为1800元和2200元;3月10日和3月27日分别发出A材料4000吨和3500吨。 则A材料月末账面余额为()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