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息保障倍数,也称为已获利息倍数,是衡量企业长期偿债能力的一项指标。以下一文将主要介绍利息保障倍数的具体内容和计算方法。
利息保障倍数是什么?
1、利息保障倍数,也被称为已获利息倍数。它是衡量企业长期偿债能力的一项指标,是指企业生产经营所获得的息税前利润与利息费用之比。
2、债权人一般通过分析利息保障倍数指标来衡量债务资本的安全程度,利息保障倍数越大,则说明企业支付利息费用的能力越强。
3、利息保障倍数可以反映企业获利能力的大小,也能反映获利能力对偿还到期债务的保证程度。
4、利息保障倍数不仅仅是企业举债经营的前提依据,也是衡量企业长期偿债能力大小的重要标志。
5、如果企业要维持正常偿债能力,利息保障倍数至少应该大于1。
6、利息保障倍数过低的情况下,企业将面临亏损、偿债的安全性与稳定性下降的风险。
利息保障倍数如何计算?
首先我们要掌握利息保障倍数的计算公式:
利息保障倍数=息税前利润(EBIT)/利息费用
其次,我们来看下如何运用该公式:
计算息税前利润(EBIT):息税前利润(EBIT)=利润总额+财务费用;息税前利润(EBIT)=净销售额-营业费用;息税前利润(EBIT)=销售收入总额-变动成本总额-固定经营成本。
计算利息费用:我国会计实务中将利息费用计入财务费用,且不单独记录,作为外部使用者,我们一般不能取得准确的利息费用数据,所以我们计算时采用财务费用代替利息费用,也就产生一定的误差。
会计网所有内容信息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820538167。
沪公网安备 31010902002985号,沪ICP备19018407号-2, CopyRight © 1996-2024 kuaiji.com 会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市互联网举报中心 中央网信办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