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服务
收藏本站
手机版
题目
【单选题】

下列情形中,属于有效法律行为的是( )。

A: 限制行为能力人甲临终立下遗嘱:“我死后,我的全部财产归大姐。”

B: 甲、乙双方约定,若乙将与甲有宿怨的丙殴伤,甲愿付乙酬金5000元

C: 甲因妻子病重,急需医药费,遂向乙筹款。乙提出,可按市场价买下甲的祖传清代青花瓷瓶,甲应允

D: 甲要求乙为其债务提供担保,乙拒绝。甲向乙出示了自己掌握的乙虚开增值税发票的证据,并以检举相要挟。乙被迫为甲出具了担保函

答案解析

【解析】本题考核无效法律行为。选项A: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不能独立实施的合同以外的行为,属于无效的民事行为;选项B:一切与法律的“强制性或者禁止性”规定相抵触的、违反公序良俗和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均属无效;选项C:乘人之危的民事行为,须严重损害了处于危难境地的当事人的利益。在本题中,乙以“市场价”买下该青花瓷瓶,并未损害乙的利益;选项D:因胁迫而实施的单方民事行为,属于无效民事行为。
【考点】民事法律行为:无效民事行为:
  1.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独立实施的”民事行为
  例外情况:
  (1)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接受赠与、奖励、获得报酬等纯获益的行为,属于有效行为。
  (2)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实施某些与其年龄相适应的细小的日常生活方面的法律行为(如8岁的小强购买文具、乘坐交通工具等行为),该行为有效。
  2.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依法不能独立实施的民事行为
  (1)与年龄、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活动,有效。
  (2)与年龄、精神健康状况不相适应的民事活动:
  ①合同行为,效力待定。
  ②如果实施单方法律行为,无效。如《继承法》:限制行为能力行为人订立的遗嘱无效。
  3.受欺诈而为
  (1)因欺诈方式签订的合同,如果没有损害国家利益,可变更、可撤销;
  (2)因欺诈方式签订的合同,如果损害了国家利益,合同行为无效;
  (3)因欺诈方式实施的单方法律行为,无效。
  4.受胁迫而为
  解释:胁迫的内容不仅包括作出意思表示的相对人自己的生命健康及财产,还包括对其亲属的生命健康及财产作出威胁;
  (1)因胁迫而订立的合同,如果不损害国家利益的,属于可变更、可撤销合同;
  (2)因胁迫而订立的合同,如果损害国家利益的,属于无效合同;
  (3)因胁迫而实施的单方民事行为,属于无效民事行为。
  5.乘人之危所为
  解释:如果行为人没有利用当事人的危难境地迫使其作出于其不利的意思表示,而是由处于危难境地的当事人主动作出意思表示,则不构成乘人之危的意思表示。
  (1)因乘人之危订立的合同,属于可变更、可撤销合同;
  (2)因乘人之危实施的单方民事行为,属于无效民事行为。
  6.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的
  7.违反法律或社会公众利益的
  提示:当事人超越经营范围订立合同,人民法院不因此认定合同无效,但违反国家限制经营、特许经营以及法律行为、行政法规禁止经营规定的除外。
  8.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民事行为
  如通过合法的买卖、捐赠形式来达到隐匿财产、逃避债务的目的,属于无效行为。

答案选 C

有疑问?
求助专家解答吧。
添加老师咨询
下载会计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