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会考试分为专业阶段和综合阶段,共7们考试科目,其中专业阶段考试有6门科目,综合阶段1门科目。注会两个阶段在考试科目设置、考试定位、考试题型上有所差异。具体信息跟随会计网小编一起看看吧!
一、注会专业阶段和综合阶段的区别是什么?
(1)考试科目设置不同
1.专业阶段
设置6个独立科目,包括《会计》《审计》《财务成本管理》《税法》《经济法》《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每科单独考核,覆盖理论细节与计算能力。
2.综合阶段
仅设《职业能力综合测试(试卷一、试卷二)》,以跨学科案例为主,例如试卷一融合会计、审计、税法,试卷二涵盖战略、财管、经济法。
(2)考试定位不同
1.专业阶段
考察基础专业知识的系统性掌握,聚焦会计、审计等领域的核心理论,强调跨学科知识融合。
2.综合阶段
测试知识整合与实务应用能力,要求考生解决复杂业务场景中的综合问题,侧重单科知识点的深度理解。
(3)考试题型不同
1.专业阶段
包含客观题(单选/多选)和主观题(计算/分析)。
2.综合阶段
全是主观案例分析题。
二、注会专业阶段和综合阶段考试合格标准是什么?
1.专业阶段:单科满分100分,60分及格,需在连续5年内通过全部6科;专业阶段单科成绩5年内有效,逾期需重考。
2.综合阶段:两卷合计满分100分(各50分),总分60分及格;综合阶段成绩永久有效,无时间限制,通过后可直接申请全科合格证。
三、注会专业阶段和综合阶段有什么备考建议?
1.专业阶段备考
需分科制定计划,建议采用“3年3+3”模式,优先攻克《会计》《审计》《财管》三大核心科目。
2.综合阶段备考
注重跨科目知识串联,强化实务思维,参考《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解读真实审计案例。
说明: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会计网注册会计师考试频道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