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同学刚开始接触财会领域时,都会被“cpa”这个词刷屏,但却不清楚它的具体含义,cpa是什么意思?实际上,cpa是Certified Public Accountant的缩写,中文译为注册会计师,是目前国内外财会行业含金量极高的职业资格之一,接下来高顿cpa小编就带大家一探究竟!
一、cpa是什么意思?
cpa指的是注册会计师,是由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认证的职业资格,同时也是国际通用的会计领域“黄金证书”。
持有cpa证书的人员,在职场上具备较强的竞争力,可从事审计、税务咨询、企业财务管理等高端岗位。
在中国的考试体系中,cpa考试分为专业阶段和综合阶段,考生需依次通过两阶段全部科目的考核,才能最终获得执业资格。
二、cpa考试条件有哪些?
cpa考试的报名门槛分为专业阶段和综合阶段,具体要求如下:
1.专业阶段:
基本要求:考生需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通常年满18周岁);
学历或职称:需高等专科以上学历(如大专、本科等),或持有会计/相关专业中级及以上职称(如中级会计师)。
2.综合阶段:
考生须先通过专业阶段的6门科目考试,取得合格证后方可报考。
注意:若此前因违规被吊销证书、处于禁考期,或已取得全科合格证,则无法重复报考。
三、cpa考试时间是在什么时候?
cpa考试时间近年趋于稳定,通常在每年8月下旬举行。以2025年为例:
专业阶段:8月23日-8月24日(含会计、税法、经济法等科目);
综合阶段:8月24日(职业能力综合测试)。
从历年安排看,2017年至2024年的考试集中在8月中下旬,仅2020年受疫情影响调整至10月。建议考生提前规划复习周期,关注中注协官网最新通知,避免错过报名及考试节点!
说明: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会计网注册会计师考试频道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