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存现金日记账是记录企业现金流动的核心工具,其格式设计直接影响财务数据的清晰度和管理效率。
库存现金日记账的格式
一、三栏式:基础通用格式
结构特点:
账页分为“借方(收入)”“贷方(支出)”“余额”三栏,是最简单、应用最广的格式。
增设“对方科目”栏,标明现金收支的对应科目(如收入来源于“主营业务收入”,支出用于“管理费用”)。
适用场景:
适合业务单一、无需细分收支来源的小微企业(如个体便利店)。
案例:某奶茶店每日现金收支记录:
3月28日:
借方(收入):销售奶茶收入2,000元(对应科目“主营业务收入”);
贷方(支出):采购水果支出500元(对应科目“原材料”);
余额:1,500元(与前日余额相加后核对库存现金)。
优缺点:
优点:结构简洁,登记便捷,便于核对每日余额。
缺点:无法直观展示多科目收支占比(如不同费用类别)。
二、分栏式多栏式:业务精细化格式
结构特点:
按收入来源和支出用途分设多栏,如收入栏细分为“销售收入”“租金收入”,支出栏细分为“采购费”“差旅费”。
常见变体:
收入支出分列式:将收入和支出分为两本独立账簿(如《现金收入日记账》和《现金支出日记账》)。
动态分栏式:根据企业需求灵活增减栏目(如新增“线上支付”专栏)。
适用场景:
适合收支项目多、需分类统计的中大型企业(如连锁餐饮、贸易公司)。
案例:某连锁超市采用分栏式日记账:
收入栏:分设“线下收银”“线上支付”“会员充值”;
支出栏:分设“采购成本”“员工工资”“水电费”;
月末分析:线上支付占比30%,采购成本超预算时触发预警。
优缺点:
优点:支持多维数据分析,便于编制预算和成本报告。
缺点:手工登记工作量大,账页过长易出错。
现金日记账登记方法
出纳应将每笔现金收、支业务及时登记到现金日记账中。登记时,根据复核无误的收、付款凭证,按账簿登记的要求,使用蓝、黑色钢笔或签字笔逐笔、序时、连续地进行登记,不得跳行、跳页。
一般而言,现金日记账上的“日期”、“摘要”、“借方金额(或增加金额)”、“贷方金额(或减少金额)”、“余额”为必填项。
1、“日期”栏
“日期”栏中填入的业务发生的日期。
2、“摘要”栏
“摘要”栏摘要不能过于简略,应以能够清楚地表述业务内容为度,便于事后查对。
3、“借方金额(或增加金额)”栏
“借方金额”登记库存现金增加的金额。
4、“贷方金额(或减少金额)”栏
“贷方金额”登记库存现金减少的金额。
5、“余额”栏
“余额”表示库存现金的余额,应根据“本行余额=上行余额+本行借方-本行贷方”公式计算填入。
出纳工作应遵循“日事日毕”原则,即当天的业务当天记录,记录当日发生额,并结出余额,最后合计本日借方、贷方发生额。
6、日记账首行和末行填写
每一页登记完后,必须按规定结转下页。
结转时,应根据“承前页”的借方加上本页的借方发生数,得出“过次页”的借方金额,同理计算“过次页”的贷方金额,并算出余额,写在本页最后一行,并在摘要注明“过次页”。“承前页”的金额可以直接根据上页的“过次页”金额填写,并在摘要栏注明“承前页”字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