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期可以理解为“法律赋予劳动者的病假保护期”,是职工因患病或非因工负伤需要停止工作时,企业不得解除劳动合同的法定时限。它像一把“法律保护伞”,保障劳动者在治疗期间不会因健康问题失去工作。
医疗期的“四大核心规则”
本质是解雇保护期
医疗期并非单纯的治疗时间,而是法律禁止企业在此期限内因员工生病而解除劳动合同的“缓冲期”。
案例:程序员小王确诊抑郁症需住院3个月,企业在其医疗期内不得以“长期缺勤”为由解雇他。
时长与工龄挂钩
医疗期长短由两个因素决定:
实际工作总年限(所有单位累计工龄);
在本单位连续工作年限(仅当前单位工龄)。
标准示例:
总工龄<10年:在现单位工作<5年,医疗期3个月;≥5年,医疗期6个月;
总工龄≥10年:在现单位工作<5年,医疗期6个月;5-10年,医疗期9个月;以此类推,最长24个月。
累计计算,非连续使用
医疗期按“滚动周期”累计病休天数,而非必须连续请假。
案例:
销售员小李总工龄8年,在现单位工作3年,医疗期为3个月;
若他在6个月内累计请假满3个月(如分多次请假),即视为医疗期满。
特殊疾病可延长
癌症、精神病、瘫痪等严重疾病,医疗期可延长至24个月以上,需经劳动部门批准。
案例:职工老李确诊肺癌,原医疗期12个月,经申请延长至24个月。
医疗期的“三大权利义务”
劳动者权益
病假工资: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80%(如上海最低工资2690元,病假工资≥2152元/月);
社保延续:医疗期内企业需继续缴纳社保,保障医保报销等权益;
解雇保护:企业不得以“不胜任工作”“裁员”等理由解除合同。
企业义务
不得随意解雇:除非医疗期满后员工无法工作且经劳动能力鉴定;
支付待遇:需按法定标准发放病假工资,不得克扣或拖延;
配合治疗:需批准合理病假申请,不得强制要求带病工作。
双方风险点
劳动者举证责任:需提供医院诊断证明、病假单等证据;
企业合规要点:若医疗期计算错误或违规解雇,需支付赔偿金(如2N经济补偿)。
医疗期的“三类典型场景”
短期疾病恢复
场景:骨折、阑尾炎等可治愈疾病。
案例:教师张女士因骨折休假2个月,医疗期内工资按80%发放,企业不得辞退。
慢性病管理
场景:糖尿病、高血压需长期治疗。
案例:会计老周患糖尿病,每年累计请假1个月,医疗期按滚动周期计算,不影响岗位保留。
重大疾病救治
场景:癌症、器官移植等。
案例:设计师小赵确诊乳腺癌,医疗期从12个月延长至24个月,治疗期间企业需保留劳动关系。
医疗期与病假的“三大区别”
对比项 | 医疗期 | 普通病假 |
---|---|---|
法律性质 | 解雇保护期(强制企业保留劳动关系) | 治疗休息期(无特殊解雇保护) |
期限依据 | 法定标准(工龄决定) | 企业制度或医院建议 |
工资标准 | 不低于最低工资80% | 可低于80%(部分企业按50%发放) |
典型案例 | 癌症患者治疗2年 | 感冒请假3天 |
医疗期结束后的“三种处理方式”
返岗工作:员工康复后继续原岗位;
调岗协商:若无法从事原工作,企业需提供其他岗位(如脑力劳动者调至轻度体力岗);
解除合同:若调岗后仍无法胜任,企业可解除合同并支付经济补偿(N+1)。
补偿示例:工作5年的员工医疗期满被解雇,企业需支付6个月工资补偿(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