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业外支出是指企业发生的与其日常生产经营活动无直接关系的各项支出,需通过“营业外支出”科目单独核算,并在利润表中列示。其核心内容包括:
固定资产盘亏:资产清查中实物数量少于账面记录的净损失;
处置固定资产净损失:出售或报废固定资产时,收入低于账面价值的差额;
公益性捐赠支出:向教育、救灾等公益事业提供的无偿捐助;
非常损失:自然灾害(如火灾、洪水)造成的资产损毁净损失;
罚款及违约金:因违约或违法支付的赔偿金、滞纳金;
债务重组损失:债权人减免债务导致的账面价值差额;
无形资产报废损失:技术淘汰导致的专利、商标等资产提前终止使用的损失。
示例:
某制造企业因暴雨淹没仓库,原材料损失50万元(非常损失);某餐饮公司因卫生不达标被罚款3万元(罚款支出);某科技公司低价出售淘汰服务器,亏损2万元(处置固定资产净损失)。
大白话解读:企业的“计划外赔款”
生活场景:经营一家连锁便利店
设备报废:收银机因电路故障无法维修,残值500元,账面价值2,000元→净损失1,500元计入营业外支出;
捐款救灾:向红十字会捐赠价值1万元的矿泉水和方便面→公益性捐赠支出;
违约赔偿:因延迟交付货架,按合同支付供应商违约金2,000元→罚款支出。
本质逻辑:
营业外支出就像便利店的“意外开销清单”——不是日常经营必须花的钱,而是因突发状况不得不承担的损失。比如天灾赔偿、设备报废、罚款等,虽不常发生,但可能让利润“大出血”。
七大核心内容拆解与行业案例
1.固定资产盘亏:仓库里的“神秘消失”
零售业案例:
某超市年末盘点发现5台冰柜失踪,账面价值合计8万元: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80,000
贷:固定资产80,000
借:营业外支出80,000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80,000
合规要点:需排除盗窃或管理漏洞,否则可能被认定为内控失效。
2.处置固定资产净损失:二手设备的“贱卖亏本”
制造业案例:
某汽车厂以15万元出售账面价值20万元的旧生产线:
净损失5万元计入营业外支出;
若错误计入“资产处置损益”,导致利润表失真。
3.公益性捐赠支出:爱心背后的“税务密码”
食品行业案例:
某饮料企业向山区小学捐赠价值100万元的纯净水:
可税前扣除限额为年度利润的12%(如利润1,000万,最多扣120万);
若直接捐给个人,不得税前扣除。
4.非常损失:天灾人祸的“财务创伤”
物流业案例:
某快递公司因台风损毁10辆货车,账面价值300万元,保险赔付250万元:
净损失50万元计入营业外支出;
需留存气象灾害证明及保险理赔单据。
5.罚款支出:合规经营的“代价单”
建筑业案例:
某工程公司因施工噪音被环保局罚款5万元:
需取得行政处罚决定书;
不得税前抵扣,直接减少净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