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计负债就像奶茶店老板在杯子底部印了“破损包换”,虽然现在没人来索赔,但得先备好一笔赔偿金。简单说,它是企业根据已有风险提前准备的“责任准备金”,比如产品保修、未决诉讼、担保赔偿等。这些钱虽然还没实际支付,但极可能因为过去的经营行为需要承担义务,必须提前在账上标出来。
举个真实例子:
汽车厂销售10万台车,每台车承诺3年保修→按历史数据每台车平均维修成本100元→计提1000万预计负债
建筑公司为合作方提供工程担保,对方若违约需赔偿→评估违约概率后计提500万预计负债
这钱凭什么要提前准备?三大铁律
1.现时义务的“紧箍咒”
企业必须已经惹上麻烦,比如:
奶茶杯爆炸伤到顾客→已发生侵权事实
供应商起诉合同纠纷→已收到法院传票
不能算的情况:打算明年推出的新产品可能有质量问题→属于“未来风险”不算数
2.“大概率出血”原则
“很可能”的标准是超过50%概率要掏钱:
概率区间 | 会计处理 |
---|---|
>95% | 直接确认负债 |
50%-95% | 计提预计负债 |
≤50% | 只需备注说明(或有负债) |
比如服装厂被起诉专利侵权,律师评估60%败诉→必须计提赔偿金
3.金额要能算得清
即使无法精确到分,也要有合理估算方法:
区间法:赔偿可能在80-120万之间→按平均数100万计提
概率法:30%概率赔50万,70%概率赔100万→按加权值85万计提
老板最该警惕的四大“烧钱坑”
坑1:把“可能”当“肯定”
错误操作:
新研发的奶茶配方尚未上市,就计提500万“潜在投诉赔偿金”→被审计认定为虚增成本
合规做法:
只有已售产品才能计提质量保证金
坑2:忘记“准备金会生利息”
血泪案例:
某电厂计提10亿设备报废处理费→20年后实际支付时通胀导致缺口3亿→被迫额外补提
聪明做法:
长期预计负债要按折现率计算现值,比如20年后的1亿按3%通胀率折算为553万
坑3:押金担保混着算
餐饮业教训:
把客户寄存的10万酒水押金计入预计负债→被税务局认定隐瞒收入,罚款2万
正确区分:
类型 | 性质 | 科目 |
---|---|---|
产品质量保证金 | 或有责任 | 预计负债 |
客户押金 | 确定性债务 | 其他应付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