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资产终止确认,简单来说就是企业将某项固定资产从账本上正式“除名”的过程。就像你卖掉一辆旧车后,需要把它的信息从家庭资产清单里划掉一样,企业也需要对不再使用、报废或出售的厂房、设备等长期资产进行“销账”操作。这一过程的核心是停止记录该资产的折旧,并计算其最终价值变动对利润的影响,确保财务报表真实反映企业的实际资产状况。
通俗例子:
假设面包店有一台用了10年的烤箱,因故障无法维修决定报废。财务人员需要:
将烤箱的原价(如10万元)和已提折旧(如9.5万元)从账上清除;
记录报废损失(假设残值收入0元,则损失0.5万元);
在利润表中体现这笔损失。
这个过程就是终止确认。
固定资产终止确认的触发条件
根据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以下两种情形必须终止确认:
资产处于处置状态
具体场景:出售设备、厂房拆除、车辆报废、将设备对外投资等。
关键判断:资产已不再用于生产、经营或出租,彻底退出企业经济活动。
资产无法产生经济利益
具体场景:
技术淘汰(如老式缝纫机被智能设备替代);
自然灾害损毁(如洪水冲毁仓库);
长期闲置且无使用计划(如停用3年的生产线)。
关键判断:资产未来无法带来任何收入,甚至需要额外支付维护费用。
固定资产终止确认的账务处理
1.将固定资产账面价值转入固定资产清理
借:固定资产清理
累计折旧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贷:固定资产
2.结算清理费用等
借:固定资产清理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
3.收回出售固定资产的价款、残料价值和变价收入等
借:银行存款、原材料等
贷:固定资产清理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4.确认应收责任单位(或个人)赔偿损失
借:其他应收款
贷:固定资产清理
5.结转清理净损益,分为两种情况转入不同的科目
如果是出售固定资产:
借:固定资产清理
贷:资产处置损益
出售净损失编制相反会计分录。
如果是报废、毁损固定资产:
借:固定资产清理
贷:营业外收入
报废、毁损固定资产净损失编制相反会计分录。
结转后,“固定资产清理”科目没有余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