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取得成本:企业为取得合同发生的增量成本预期能够收回的,应作为合同取得成本确认为一项资产。如销售佣金,若预期可通过未来的相关服务收入予以补偿,该销售佣金(即增量成本)应在发生时确认为一项资产,即合同取得成本。
借:销售费用
贷:合同取得成本
借:资产减值损失
贷:合同取得成本减值准备
合同取得成本通俗理解
合同取得成本,简单来说就是企业为了签下合同而专门花的“本钱”。这些钱必须满足两个条件:
只有签了合同才会花这笔钱(比如销售提成);
未来能通过合同把钱赚回来(比如佣金包含在合同总价中)。
举个通俗例子:
小明开了一家房产中介公司,帮客户卖房子。如果小明成功促成交易,客户会支付10万元佣金。为了签下这个客户,小明承诺给业务员小红5%的提成(即5000元)。这5000元就是合同取得成本——因为只有签了合同才会支付这笔钱,且未来能通过客户支付的10万元佣金收回。
而小明为了争取客户,自己开车带客户看房花了200元油费,这200元不算合同取得成本,因为即使没签合同,油费也会发生。
合同取得成本vs合同履约成本
很多人容易混淆这两个概念,其实区别很明确:
对比维度 | 合同取得成本 | 合同履约成本 |
---|---|---|
发生时间 | 签合同前或签合同时(如销售佣金) | 签合同后(如生产材料费、工人工资) |
目的 | 为了“拿到合同” | 为了“完成合同” |
例子 | 销售提成、竞标成功后支付的中介费 | 盖楼用的钢筋水泥、软件开发的人工费 |
案例对比:
广告公司竞标:支付给第三方招标代理的3万元佣金(合同取得成本)vs.签约后制作广告片的50万元拍摄费(合同履约成本);
法律顾问合同:律所为争取客户支付的2万元专项奖金(合同取得成本)vs.处理案件时花费的10万元调查费(合同履约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