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货是指企业在日常经营过程中持有以备出售的产成品或商品、处在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在生产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的材料和物料。其确认需同时满足:
所有权归属企业;
预期带来经济利益流入;
成本能够可靠计量。
核心内容分类
存货类型 | 具体构成 | 行业示例 |
---|---|---|
原材料 | 未经加工的初始物料(如钢材、布料、芯片晶圆) | 汽车厂采购的铝合金板 |
在产品 | 部分完工但未达可售状态的半成品 | 家具厂正在组装的半成品沙发 |
产成品 | 已完成全部生产流程的待售商品 | 手机厂商仓库里的整机设备 |
周转材料 | 可重复使用的辅助物料(如包装箱、托盘) | 物流企业的标准化货运集装箱 |
存货大白话解读
想象一家精品咖啡烘焙工坊的运营流程:
原材料:
从哥伦比亚采购的1000kg生咖啡豆,单价¥45/kg
包装用的牛皮纸袋、铝箔内衬、麻绳
在产品:
正在烘焙机中的200kg咖啡豆(已完成脱水,未完成焦糖化反应)
冷却槽内待包装的50kg深烘咖啡豆
产成品:
货架上贴好标签的300罐精品咖啡(耶加雪菲/曼特宁/瑰夏)
周转材料:
可重复使用的咖啡豆麻袋(每次清洗成本¥2/次)
咖啡杯测专用的陶瓷杯组
这些不同形态的存货,如同接力赛中的“价值接力棒”,推动企业从采购到销售的完整循环。
存货的“生命周期四阶段”
阶段1:采购入仓——价值的起点
案例:某有机棉T恤品牌
新疆长绒棉采购价¥28/kg→原材料存货
德国环保染料¥320/L→生产耗材存货
可降解包装袋¥0.5/个→周转材料存货
阶段2:生产转化——价值的蜕变
服装厂生产流水线:
裁剪车间:布料→衣片(原材料→在产品)
缝纫车间:衣片→成衣(在产品→产成品)
次品率3%的瑕疵T恤→降级为擦拭布销售(存货形态转换)
阶段3:仓储待售——价值的沉淀
智能仓储管理:
某智能家居仓库使用AGV机器人:
恒温恒湿区存放电子元件(温度22±1℃,湿度40%)
畅销品存放于离打包区10米内的黄金货位
滞销品自动触发降价预警(库存周转天数>60天)
阶段4:销售出库——价值的释放
新零售场景:
消费者线上下单后:
门店自提:存货从“产成品”转为“已售商品”
直播带货:保税仓直发模式,存货所有权在清关后转移
存货管理的“三座大山”与破解之道
难题1:季节性波动
羽绒服厂商困境:
8月生产旺季原材料占用资金5000万
次年2月滞销款积压导致现金流断裂
解决方案:
与气象机构合作预测冷冬概率
采用“预售+柔性供应链”模式,库存备货量减少40%
难题2:保质期压力
乳制品企业挑战:
常温酸奶保质期21天,临期7天必须下架
传统人工盘点误差率>8%
技术破局:
引入带有温度传感器的智能货架
自动计算剩余保质期,提前3天触发促销指令
难题3:跨境流转
跨境电商痛点:
海外仓存货涉及汇率、关税双重波动
某企业因欧元贬值导致存货价值缩水17%
风控工具:
使用外汇远期合约锁定采购成本
建立多地保税仓缓冲汇率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