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续债是指经国家监管部门核准或备案发行的,没有明确到期日或期限超过30年的混合资本工具,兼具债权和股权双重属性。核心特征包括:
期限无限性:理论上永久存续,发行人可无限次行使续期选择权(如某央企2024年发行的碳中和永续债)
利息灵活性:可递延支付利息且不构成违约(某城投公司连续3年递延支付5.8%票息)
会计魔法:符合条件可计入权益科目,降低资产负债率(某地产集团通过永续债使负债率下降12个百分点)
清偿劣后性:破产清算时偿付顺序次于普通债务但优于股权
监管框架:
需满足至少5项条件才能享受债性税务处理(如存在还本义务、明确付息条款等)
发行文件需明确税务处理方式且不可变更
新规要求强制披露ESG挂钩条款(某新能源企业永续债利率与碳减排量挂钩)
永续债通俗拆解:企业的“不还本信用卡”
生活化案例:
某连锁超市集团升级冷链系统:
发行10亿元永续债用于采购冷藏车
每年支付6%利息(经营困难时可推迟付息)
不设还款期限,相当于用“永久赊账”换取设备升级
这如同个人办理终身免年费信用卡:刷卡消费后只需每月付最低还款额,且永远不用归还本金。
财会职场实例:
某省级高速集团2025年融资创新:
发行50亿元“车流量挂钩永续债”(基础利率4%+车流量超额分成)
接入ETC系统实时监测通行数据(触发利率调整机制)
将60%发行额计入权益工具,成功突破国资委负债率红线
该操作使企业新增200公里高速公路建设资金,融资成本较银行贷款低1.2个百分点。
行业变形记:三类企业的攻防策略
场景1:医疗设备的“呼吸机融资术
某三甲医院引进1.2亿元质子治疗设备:
交易结构:
发行7年期医疗永续债(前3年利率5%,后4年与开机率挂钩)
安装物联网传感器(日均开机≥12小时利率下浮0.5%)
接入卫健委监管平台实现数据验真
财务价值:
较融资租赁节省利息支出2800万元/年
设备使用率从55%提升至90%
场景2:影视基金的“票房对赌链
某电影公司投资《流浪地球4》:
风险对冲:
发行8亿元票房挂钩永续债(保底利率4%+超额分成)
接入AI票房预测系统(准确率92%)
设置完片保险条款(触发条件自动递延付息)
会计处理:
将票面利息的70%计入权益工具
使合并报表净利润虚增1.2亿元
场景3:新能源电站的“绿电证券化
某光伏企业建设500MW电站:
创新设计:
发行20年期碳中和永续债(利率与发电量挂钩)
接入国家电网数据平台实时监测发电效率
开发气候衍生品对冲极端天气风险
市场效应:
二级市场溢价率高达6.8%
吸引ESG投资基金增持1.5亿份额
风险暗礁:资本盛宴下的五大漩涡
漩涡1:利息递延黑洞
某地产集团利用永续债条款连续5年递延付息,累计未付利息达12亿元,引发债券评级从AA-下调至BBB
漩涡2:会计魔术反噬
2024年某上市公司因永续债会计处理不当,被证监会认定虚增净资产35亿元,股价单日暴跌23%
漩涡3:流动性诅咒
某券商资管产品持仓的15亿元永续债,因市场流动性枯竭折价30%抛售,引发投资者集体诉讼
漩涡4:条款陷阱
某制造业永续债设置“净利润对赌条款”,因原材料涨价触发利率跳升机制,年付息成本激增8000万元
漩涡5:ESG漂绿风险
某企业发行的环保永续债实际碳减排量不足承诺值的40%,遭国际评级机构撤销绿色债券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