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实核对是指通过比对会计账簿记录与实物资产、货币资金、债权债务等实际存量的过程,确保账务数据真实反映企业资源现状,防止资产流失或虚增。
大白话解释
账实核对就是“财务数据的照妖镜”——
核心逻辑:账本上写有100台电脑,仓库里必须真有100台,而不是“账上有、实际无”;
关键动作:通过盘点、清查、对账,揪出“账实不符”的漏洞,比如货物丢失、资金挪用、数据造假;
终极意义:让企业资源“看得见、摸得着”,避免虚胖或隐形损失。
举个超市管理的例子:
账上记录:货架应有100瓶洗发水,每瓶进价30元,总成本3000元;
实际盘点:发现只有90瓶,缺失10瓶(可能被盗窃或漏记入库);
处理结果:修正账簿,追究责任,并调整库存成本为2700元。
账实核对的四大核心场景
1.库存盘点:从“纸上谈兵”到“眼见为实”
操作规范:
定期盘点:每月/每季对仓库、货架、门店库存进行全量或抽样盘点;
差异处理:盘亏(实际<账面)需查明原因(损耗、盗窃、错记),盘盈(实际>账面)需补记收入。
案例:某电商仓库因未及时盘点,3个月累积缺失500件商品,损失15万元。
2.现金清查:保险柜里的“真金白银”
核对要点:
每日核对:下班前清点现金,确保与现金日记账余额一致;
大额差异:若账上1万元,实际仅8000元,需立即冻结资金并启动调查。
风险场景:某出纳挪用2000元现金,因会计未每日核对,3个月后才发现。
3.银行存款对账:账户流水不能“雾里看花”
操作流程:
下载银行对账单,与企业银行存款日记账逐笔勾兑;
标记“未达账项”(如企业已付银行未付);
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
工具升级:部分银行已支持API直连财务系统,实时自动对账。
4.债权债务核实:别让“应收账款”变成“坏账”
核对方法:
函证核对:向客户发送询证函,确认欠款金额;
账龄分析:超期未收回的账款需计提坏账准备。
案例:某公司5笔应收账款总计50万元,函证发现3笔已结清但未冲账,虚增收入30万元。
账实核对的“避坑指南”
错误1:重账轻物,只信系统不信实物
案例:某企业依赖ERP系统库存数据,实际仓库积压大量滞销品,账面却显示“零库存”;
解决:建立“系统数据+定期盘点”双校验机制。
错误2:流于形式,盘点变成“走过场”
案例:超市盘点时仅清点货架,忽略后仓库存,导致差异率超20%;
解决:制定全覆盖盘点计划,包括货架、仓库、运输中库存。
错误3:技术依赖过度,忽视人为复核
教训:某公司依赖物联网数据,但传感器故障导致漏记100台设备;
正确做法:智能工具与人工抽检结合,关键资产100%复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