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服务
收藏本站
手机版

固定资产后续支出中满足资本化条件的, 如果有被替换部分的资产, 该资产无论是否有 残料收入等经济利益的流入,都不会影响最终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这句话是对还是错?原因是什么?

来源 会计网
0
仓颉 2年前 · 发起提问
会计网金牌专家解答

正确。 固定资产被替换的部分后改良的价值=固定资产账面价值-被替换部分价值+改扩建的新增价值。被替换掉部分价值仅仅指的是原值-折旧,不再考虑其回收的价值流入,所以,不会影响最终固定资产入账价值。

王家权 2年前 解答
*老师解答仅代表老师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
没有找到满意的回答?
老会计作答,预计30分钟获得回答
立即咨询老师
新用户免费咨询

精选问题

资产处置损益科目什么情况下记在借方或贷方?
同学,你好。 资产处置损益主要用来核算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因出售,转让等原因,产生的处置利得或损失。 资产处置损益是损益类科目,增加记贷方,减少记借方。发生处置净损失的,借记“资产处置损益”,如为净收益,则贷记“资产处置损益”。
企业购入股票的价款中包含的已经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应作为应收股利处理。这句话对的还是错的?
是的,这句话是对的哈
企业生产车间发生的固定资产的日常修理费为什么计入管理费用而不是制造费用?
你好, 车间设备维修费,《企业会计准则》规定计入管理费用,不再计入制造费用。原因:将生产车间发生的修理费直接计入管理费用,是基于修理费应该费用化;如果按原制度计入制造费用,则计入了存货,进行了资本化。修理费用支出,一般是指为了恢复固定资产原状或维持其原有效能而发生的费用支出。如对固定资产进行周期性的修理;对机器设备、运输工具等进行全部拆卸、更换部分主要部件、配件;或定期大修;对房屋、建筑物进行检修和局部翻修等支出,均可作为企业当期费用列支。 《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不满足固定资产准则第四条规定确认条件的固定资产修理费等,应当在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并在《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的附录《会计科目和主要账务处理》中明确指出:企业发生的与专设销售机构相关的固定资产修理费用等后续支出,在“销售费用”科目核算;企业生产车间(部门)和行政管理部门等发生的固定资产修理费用等后续支出,在“管理费用”科目核算。“制造费用”科目与固定资产有关的费用项目是生产车间的机物料消耗、固定资产折旧,无固定资产修理费项目。
权益结合法下,如果企业合并时被合并方的投入资本大于合并方支付的合并对价的账面价值,则应将差额部分?
同学 我的回答如下:
请问价格和成本对毛利的影响公式是如何推导得出的呢?
这类公式推导,叫做因素分析法。其实很简单,基本公式是毛利率=(收入-成本)/收入。毛利率差异=基期毛利率-本期毛利率;要求价格因素导致的毛利率差异,就是本期成本,数量都等于基期,仅单价不同。代入公式求解就得出上图公式了。你自己推导验算下,记忆才深刻。其他求成本因素也是这个道理。原则就是多个变量时,假设只有一个变量变,其他变量都不变。